• 永信贵宾会

    雨花区“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2022-07-28    来源:黎托街道字体大小:

    雨花经开区,火车南站地区综管办,长沙片区雨花管委会,镇人民永信贵宾会,各街道办事处,区直各部门单位:

    雨花“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已经区人民永信贵宾会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长沙市雨花区人民永信贵宾会办公室

    2022714


    雨花区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实现更高水平全民健康、开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新征程的关键时期。根据《长沙市人民永信贵宾会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沙市“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的通知》(长政办发〔202162号)和《长沙市雨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

    卫生资源稳步增长,人民健康状况明显改善。2020年底,全区拥有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598个,其中医院18个。拥有建制乡镇卫生院1个,行政村卫生室4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73个(中心11个,站6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核定病床769张,实际开放458张。在职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915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746人。全区共有病床16669张,平均每千人口拥有病床13.17张。在职卫生技术人员19562人,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5.46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4.65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6.38人,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4‰,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106.92,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孕产妇死亡率由201514.8/10万下降至20200/10万,婴儿死亡率从2015年的3.7‰下降到2020年的0.97‰,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2015年的4.29‰下降到2020年的2.48‰。

    强化体系建设,增强发展能力。一是强化保障,加强规范化管理。在连续实施两个三年行动的基础上,出台《长沙市雨花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全面落实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清零行动”,不断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完善“1530”就医服务圈。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补助经费根据编制数加实际退休人数核算,经费总额从20171375万元提高到20202024万元。20187月,解决公办基层医疗机构日常运行经费200万元,2020年提高至448万元,基本实现永信贵宾会办基层医疗机构运营所需的水、电、物业、医疗废物处置等支出由区财政全额保障。是夯实基层,实施标准化建设。投入6000万元(不含土地),新建洞井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面积达11000平方米,已于20191月投入使用。在黎托、同升街道新设2个民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人口逾10万的井湾子街道增设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业务用房不足的高桥、砂子塘、东塘中心,采取租赁或整体搬迁的形式扩大服务面积,其中砂子塘中心已于2022年初完成搬迁。恢复黄兴医院(跳马镇中心卫生院)正科级单位设置,并加快升级改造步伐,现发热门诊建设已完成前期设计。5年来,共提质改造村卫生室12个,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6个,建成家庭医生工作室54个。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打通服务群众看病就医“最后一公里”。三是发展中医药,构建多元化格局。深入实施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和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基地,成立雨花区中医药专家库。全区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90%的村卫生室能提供刮痧、拔罐、推拿等4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成功创建“湖南省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四是深化医改,推进一体化管理。加强与省中医附一、市中心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等医院的深度合作,目前全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与5家省市医疗机构牵手合作。率全省之先在跳马镇实施“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模式,该项目被纳入市级试点项目,被全国、省、市媒体予以推介。我区获评“全市医改工作优秀区县”称号。

    筑牢民生保障,提升发展实效。一是健全联防联控机制。率先于全省首创首推防病工作管理联动机制,建立了区直各部门、街道(镇)、社区(村)联动工作体系。切实加强传染病监测,预防接种与异常反应处置和结核病、艾滋病防控工作,获全市推广、走在全省前列。强化慢性病、重大疾病防控,加强免疫规划,完成3预防接种数字化门诊建设,近年来未发生重大预防接种事故。成功创建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强化联防联控机制,及时有效控制了本地登革热疫情。二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第一时间成立了区疫情防控指挥部,严谨细致地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健康监测、核酸检测等工作,免费发放预防中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要阶段性胜利,区卫健系统4人荣获湖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先进个人。强化常态化疫情防控,建立健全疫情防控网络,提前储备隔离房间和核酸采样场所,强化核酸采样队伍培训,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持续提升。抓实入境航班闭环管理和隔离酒店人员管理,强化医疗机构监管和重点人群、场所管控。按照“应采尽采”“应接尽接”原则,有序有速推进核酸检测采样和疫苗接种工作,交出了抗疫斗争的优异答卷。是创新妇幼健康服务。全面落实妇幼健康“十免十优”服务,成立危重孕产妇及儿科急救中心,建立危急重症急救与转诊绿色通道,完善三级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体系,妇幼服务满意率保持在95%以上,围产期出生缺陷发生率从2015年的347.07/万下降至2020年的128.6/万(全国平均560/万),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低于全平均水平。成功创建全国和全省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区。四是落实健康民生实事。率先创建全国健康促进区。打造全省首家区级健康教育馆、首家社区健康生活馆,全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2015年的11.3%提升至2020年的25.7%,2017年成功创建全国健康促进区。创新实施居民健康“百千万”行动。2018年打造了100个涵盖社区、医院、学校等方面的居民健康场所;发放1000户困难家庭医疗健康卡,持卡者可享受1000元免费定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实施万名妇女儿童民生项目,5年来共完成孕产妇免费产前筛查36773人,无创游离DNA检查29299人,新生儿疾病筛查36115人,耳聋基因检测28422人,妇女病查治及适龄妇女两癌筛查152852人,深受广大群众好评。是探索慢病医防融合。加强基层医防融合建设,深入推行防治结合、医防一体的慢病管理模式,完善了公共卫生机构与医疗服务机构的有效衔接。是精准实施健康扶贫。实施健康扶贫包村到户联点责任制,成立13个联点工作组。开展健康扶贫“回头看”,组织优秀骨干医生赴龙山、桑植等地开展健康扶贫大型义诊活动。2020年顺利通过国务院脱贫攻坚普查和省脱贫攻坚考核。

    优化服务管理,强化发展保障。一是稳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严格医疗质量控制标准,探索精准医疗服务,强化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创新推行6S管理服务模式,优化医疗服务流程,落实便民惠民措施,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不断浓厚卫生健康系统风清气正、廉洁高效、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二是不断健全卫计综合执法监管体系。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创新构建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联动的卫计综合监督执法新体系,基本实现了触角前移、服务下沉、全域覆盖、全程监管。2018年,长沙市基层卫计综合监督执法体系建设现场会在我区召开,面向全市推介我区经验。三是全面深化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创新“夯实基层网底、优化服务网络、健全管理网格”的“三网工程”,构建计生基层基础工作新机制,幸福家庭创建、流动人口管理、网格化管理等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荣获全国流动人口均等化示范区。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工作,成功创建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是不断强化系统综合监管。切实履行“谁执法谁普法”主体责任,充分发挥法治建设对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引领、规范、推动和保障作用,推进卫生健康领域相关法律法规进医院、进企业、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努力为雨花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坚持统筹推进、惩防并举,率先启动监督机构规范化建设和多元化监管试点,完善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监督执法体系,切实加医疗市场、药具市场、广告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医药购销不正之风和损害病人利益行为,持续开展“四个不合理”问题专项整治,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检查、化验、卫生材料、药品等收入增幅均大幅下降,群众看病就医负担明显减轻。

    (二)发展机遇

    卫生健康事业正处于重要战略发展机遇期,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建设健康中国,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特别强调全民健康与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关系,将健康纳入所有政策。《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从永信贵宾会、社会、个人(家庭)3个层面协同推进实施15项重大行动,健康中国持续深化,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已成为全社会重要的新时代共识。2020年初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卫生健康事业,尤其是公共卫生与传染病防治领域带来严峻挑战,突发疫情不仅凸显出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性,更暴露其现存短板,给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全社会将高度重视公共卫生体系的改革以及预防型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建设。而随着优质医疗资源的进一步扩容、下沉,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将进一步解决,未来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将大幅提高。

    (三)主要挑战

    在推进“健康雨花”建设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过程中,我们面临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任务艰巨繁重,存在不少实际困难和现实问题:与建设健康雨花目标相比,全医疗卫生资源结构和区域布局有待优化,服务供给体系不全、结构不优、质量不高,跳马等农村片区医疗卫生资源供应不足,医疗卫生项目落地进展缓慢;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要求相比,我们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结构上的问题还未有效破解,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有待完善,管理体制需要创新;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健康需求相比,重大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短板不足,传染病防治整体能力和水平有待提升。

    二、发展战略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发〔201913号)、《湖南省人民永信贵宾会关于健康湖南行动的实施意见》(湘政发〔201923号),以健康雨花建设为目标,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实施健康雨花行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针对重大疾病和一些突出问题,聚焦重点人群,实施一批重大行动,永信贵宾会、社会、个人协同推进,加大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力度,引导群众建立正确健康观,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努力实现全人群、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全面发展。坚持和完善党对卫生健康事业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切实强化各级党组织发展卫生健康事业的领导、保障、管理和监督责任,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卫生健康需求。

    坚持以人为本,健康优先。把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健康为中心转变,立足实情,将健康促进的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体现健康优先、突出健康目标、向健康倾斜和着力保障健康需求,加快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实现健康与经济社会良性协调发展。实施健康中国、健康湖南战略,全面推进健康行动计划,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提升公民全生命周期健康水平。

    坚持需求导向,改革创新。以居民健康需求为导向,坚持永信贵宾会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步伐。鼓励中医药适宜技术创新,提高卫生健康服务技术水平。切实提高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的质量、效率和效益,增强发展活力、创新发展模式。

    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优化人口分布和卫生资源配置,统筹考虑城乡之间、公立和民营之间、中医和西医之间、基层医疗和公共卫生之间的资源分配和发展,维护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推动卫生健康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解决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2025年,促进全民健康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健康领域发展更加协调,全民健康素养大幅提高,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人人享有高质量的健康服务和高水平的健康保障,基本实现健康公平,人民身体素质明显增强,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全面建成健康强区。

    2具体指标

    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主要指标

    三、主要任务与重点工作

    (一)全面实施健康雨花行动

    1全方位干预主要健康影响因素

    加强健康教育与促进。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促进及教育活动,普及预防疾病、早期发现、紧急救援、及时就医、合理用药、残疾预防及康复等维护健康的知识和技能。建立健康科普专家库及资源库,构建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探索建立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的激励约束机制。积极推进健康单位、健康社区()、健康家庭、健康主题公园等健康场所建设。到2025年,全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8%以上。

    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广泛宣传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健康知识,引导群众加强自我健康管理。全面实施《湖南省国民营养计划2030实施方案》,深入开展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等“三减三健”为重点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实施重点人群营养干预,加强营养监测与评估,推广健康烹饪模式与营养均衡配餐。持续开展控烟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烟草危害的认知程度。鼓励领导干部、医务人员、教师发挥引领作用,把各级党政机关建设成无烟机关。加大控烟执法力度,强化控烟工作机构及网络建设,健全完善控烟监测体系。

    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创建,统筹全民健身场地及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优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持续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有序促进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制定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健身方法,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健身活动;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定期开展国民体质健康监测,探索健身设施与医疗康复设施联合配置,在辖区医疗机构普遍设立科学健身门诊和在街道(镇)建设健康促进服务中心。

    加强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提升全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加大对重点人群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力度,将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纳入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及时处理急性应激反应,预防和减少极端行为发生。加强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建设,推进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建设及心理健康人才培养工作,培育社会化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健全基层精神卫生综合管理机制,落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登记和救治救助管理。完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标准和管理规范,加强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服务保障。

    进一步提高爱国卫生发展水平。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完善公共区域病媒生物防治基础设施,推进辖区单位病媒生物防治设施规范化建设,打造病媒生物防治示范社区,组织社会力量建立病媒生物防治应急队伍,为居民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减少病媒生物传染病发生。大力推进卫生城镇创建,全面开展健康城市、健康细胞建设,全面提高社会健康综合治理能力。开展健康知识科普,不断普及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爱国卫生运动传统深入全民。

    2强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

    积极落实生育政策改革措施。按照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的部署,推动人口生育率向更均衡水平靠近,强化人口信息共享和人口监测机制,完善人口监测体系建设,加强监测数据分析。持续做好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广泛开展关爱女孩、创建幸福家庭等活动;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联系人制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便利医疗服务“三个全覆盖”工作。推进配套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降低养育孩子的家庭成本,提高家庭生育意愿和养育子女的能力,形成育儿友好型的社会环境。全区出生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保持相对稳定,出生人口性别比更趋正常。

    推动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事业发展。加强对婴幼儿照护服务行业的政策支持,基本形成多元化、多样化、覆盖城乡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婴幼儿照护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的婴幼儿照护服务需求得到较大满足。每个街道(镇)至少建成1个具有示范效应的托育机构,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网络基本构建,家庭科学养育指导到位率达到80%。

    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完善重点职业病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报告和管理网格。强化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推进各级职业病防治机构能力建设,加强对辖区内职业健康体检等职业卫生技术机构质量管理。大力开展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组织实施职业卫生相关政策,认真开展国家和省、市级职业病防治项目。健全职业健康监管体系,推动各相关部门对有关行业领域企、事业单位开展职业病防治监管执法,落实重点行业领域职业病危害治理措施,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继续实施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对无责任主体的尘肺病农民工实施财政专项救助的一提一降一助举措。

    建立完善高效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完善覆盖城乡妇女儿童的基本妇幼健康服务制度,促进妇幼卫生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妇女儿童享有更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服务。统筹服务资源,加大财政投入,加强能力建设,建立层次分明、分工合理、运作协调、指导有力、服务优质、特色突出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全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保持稳中有降,妇女儿童健康状况明显改善。建立永信贵宾会主导、部门协作、专家支撑、社会参与的出生缺陷防治工作机制和覆盖城乡的出生缺陷防治网络,全面落实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措施,全出生缺陷发生率保持下降趋势,出生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到2025年,我区妇幼健康事业得到较大发展,妇女儿童健康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健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探索和鼓励中医医疗、护理、养老、康复四位一体的新型养老模式,促进医养结合。深入推进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发现、总结、推广医养结合工作典型经验和创新举措,推动全医养结合工作的开展。促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机构真正融合发展,确保所有一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均能开展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和医养结合服务。推动开展安宁疗护服务,满足疾病终末期老年患者多元化服务需求,开展安宁疗护标准病房创建工作,推动加快安宁疗护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确保至少有1家医疗机构或医养结合机构开展安宁疗护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安宁疗护一体化的服务。着力构建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的综合连续、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到2025年,全区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比例达70%,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占比80%。

    3加强重大疾病防控

    积极防控传染病及地方病。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研判和预警,有效应对新冠肺炎、不明原因肺炎、流感、手足口病、登革热、麻疹等重点传染病疫情。积极防范输入性突发急性传染病,强化重大动物源性传染病的源头治理。严格执行国家免疫规划,规范预防接种服务管理,以街道(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规范有序开展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建立免疫屏障。全面落实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麻风病、狂犬病等传染病综合防控措施。

    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治策略。健全慢性病防控相关基础信息监测报告机制和评估体系,实施重点慢性病发病、患病、死亡和危险因素监测。强化慢性病筛查和早期发现,逐步将符合条件的重大慢性病早诊早治适宜技术纳入诊疗常规。完善重点慢性病分级分类管理。推进癌症早期筛查和早诊早治,有序推进开展口腔癌、鼻咽癌、肺癌等高发癌种的机会性筛查,加强监测数据的分析利用,为制定应用常见癌症诊疗规范和临床路径提供科学依据。

    (二)加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

    1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

    健全党委领导、永信贵宾会主导、上下联动、部门配合、分级负责的统一、权威、高效的公共卫生领导指挥体系。进一步强化区、街道(镇)、村(社区)级公共卫生管理机构和工作网络,加强力量配备,夯实基层网底。以信息化为主要抓手,建立完善全人群疾病谱、死因谱等,全面加强疾病负担等公共卫生专题研究。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强化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等职能。以事业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优先扶持公共卫生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符合疾病预防控制实际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和学科带头人或骨干人才。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改善疾控基础条件,强化基层公共卫生体系。落实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规范发热门诊建设和管理,加强实验室检测网络建设,健全重大疫情医疗救治、科技支撑、物资保障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大型公共建筑预设平疫结合改造接口。

    2建立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体系和分层分级的应急响应体系

    改进不明原因疾病和异常健康事件监测方式,通过公共卫生疫情直报系统、医疗机构发热和肠道门诊观察、预约和互联网诊疗、药品零售、第三方检测机构等大数据监测,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要求,强化对传染性疾病、食源性疾病、不明原因疾病的监测。加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与疾控中心之间的信息推动、会商分析与风险预警,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预警的前瞻性与高效性。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系统,疾控中心根据公共卫生监测数据,及时开展评估预警,卫健行政部门据此按要求通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别和范围,永信贵宾会相关部门根据权责范围主动实施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健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机制,根据响应级别依法实施相应的临时强制性社会管控措施。健全全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保障应急指挥指令清晰、系统有序、条块畅达、执行有力。

    3健全基层防控联动工作机制

    加快构建医防协同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强化疾控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有机联系,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传染病早期发现、及时报告与初步救治能力。强化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责,高度重视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建设,合理配置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门诊、肠道门诊、传染病监测哨点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疫情防控“基层哨点”职能,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诊室建设,做好预检分诊、隔离观察、协同转运、应急处置,构筑公共卫生应急防控第一道防线。层层落实网格化管控措施,发挥基层社会组织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强化家庭医生团队网格化防控责任,建立组织高效有序的社区防控机制。加强基层医防融合,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双提升,增强基层公共卫生“守门人”作用。

    (三)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1推进医联体和分级诊疗

    统筹区域医疗机构资源,充分利用“互联网+医疗”拓展远程会诊、远程诊断、远程培训、远程预约等服务,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充分利用辖区优质医疗资源,加强与省中医附一医院、省职业病防治院、省康复医院、市中心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等上级医疗机构的医联体深入合作,开展心电、放射远程诊疗,妇幼专家定期坐诊等项目,开展中医专科结对共建,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2强化药品供应保障

    加强短缺药品监测预警,探索短缺药品供应保障配送机制。进一步强化医疗机构用药目录管理和规范,指导推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及时调整优化用药目录,促进合理用药,并取得实质性进展。扎实推进药品使用监测,开展临床用药综合评价,充分发挥临床药师作用。

    3推进区域智慧医疗体系建设

    依托长沙市政务云、长沙智慧医疗项目,运用信创等技术建设,建设区域智慧医疗信息系统,实现省、市、之间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基层卫生等系统信息互通与业务协同,实现与医保、药监等行政管理部门信息共享协同。

    (四)大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

    1突出打造中医药特色优势

    完善以市中医院为龙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药服务为网点,社会办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为补充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推进中医药服务基层全覆盖。创新中医药服务模式,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发挥中医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继续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行动。2025年,全1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规范设置中医馆、规范开展6 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100%社区卫生服务站、90%村卫生室能够开展4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科学合理设置中医医疗机构,引导辖区内中医诊所、中医门诊部合理分布,每个街道(镇)范围内至少设置1个中医诊所或门诊部,方便辖区群众就医。

    2实施中医药服务基层惠民工程

    对全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中心卫生院的中医馆按照标准化建设进行提质改造,到2025年,全20%以上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中心卫生院建设示范中医馆(旗舰中医馆)和示范中医专科,1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设置“中医阁”。

    (五)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1科学合理设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坚持永信贵宾会主导,积极推进黄兴医院(跳马镇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在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或每310万居民规划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镇中心卫生院全面提供与其功能相适应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切实承担起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门急诊和住院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加强全科医学科室建设,在保证全科诊疗基础上,综合考虑当地居民需求、老龄化进程、双向转诊需要和机构基础条件等因素,因地制宜发展中医、康复、护理等特色科室。

    2统筹推进基层基础设施改造提标

    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建设行动方案,根据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围绕房屋建设面积、功能用房面积和平面布局,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础设施改造和提标,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基本标准”和“推荐标准”建设要求。重点加强中心卫生院业务用房建设,满足其作为一定区域范围的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用房需要。配备与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功能相适应的医疗设备和器械。实施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清零行动,完善功能区域规划布局。

    3全面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

    创新基层医务人员培训培养方式,完善基层卫生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水平正常增长机制,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待遇,促进更多的优秀医务工作者愿意留在基层、扎根基层,不断优化基层卫生队伍结构,提升基层医务人员整体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基层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医疗服务优质、医务人员廉洁行医的清廉医院。

    4逐步健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机制

    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和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断完善签约服务内涵,突出中西医结合,增强群众主动签约的意愿;建立健全签约服务的内在激励与外部支撑机制,调动家庭医生开展签约服务的积极性;重点在签约服务的方式、内容、收付费、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实现突破,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形成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

    5稳步提升基本公共卫生均等水平

    统筹做好财政事权和支出改革后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工作,持续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面、优化服务内涵、提高服务质量,有效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在依法保护个人隐私的前提下,进一步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经居民本人授权在线调阅和面向居民本人开放。推进基层机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融合服务,优化常见多发慢性疾病的基层诊疗和健康管理流程。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主体责任,以街镇为单位推进实施并加强绩效评价。评价重点从重过程向重结果、重居民感受转变,突出信息技术在绩效评价中的应用和导向,提高效率和质量。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将评价结果与资金拨付挂钩。

    6持续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

    按照“分级负责、严格标准、全面覆盖、公开公正”原则,继续深入推进以满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目标,以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重点的“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加强和规范乡村卫生管理,全面推进紧密型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工作。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对照标准和指南,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能力建设。统筹推进医联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医联体“强基层”作用,着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管理和医疗服务能力。

    (六)实施“科教兴医”战略

    1加快推进重点学科建设

    增强基层重点学科造血功能,培养学科人才队伍,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选拔、使用及评估机制,不断完善不同层次学科人才培养与激励制度,把学科人才队伍建设作为评估学科综合实力的核心指标,构建一批医德高尚、技术高超、区域内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领军型学科带头人。

    2加强基层全科队伍培养

    按照2025年每万居民拥有3名合格全科医生的目标,加大全科医生培训力度,鼓励基层全科医生通过成人高考、自学考试等参加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

    四、政策保障与组织实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卫生健康事业是重要的民生,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家庭幸福息息相关。要切实加强领导,将健康雨花”“平安雨花”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及规划,将主要健康指标纳入考核内容。要加强宏观指导和组织协调,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和相关配套政策。要加强部门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动员全社会支持和参与卫生健康工作,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二)完善卫生健康事业投入机制

    进一步明确永信贵宾会、社会与个人的健康投入责任,建立公平、合理、可持续的分担机制。坚持永信贵宾会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主导地位,建立科学、稳定、适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特点、符合雨花经济实力的投入与增长机制。落实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财政补偿政策,完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制度。调整和完善永信贵宾会卫生财政投入结构,永信贵宾会新增卫生健康投入重点用于支持公共卫生、基层医疗服务和基本医疗保障,并向公立医院改革、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倾斜。努力拓宽卫生投入渠道,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卫生投资领域,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三)注重健康雨花建设宣传引导

    加强对重大政策、重大战略部署的宣传,提升对重大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树立卫生健康行业良好形象。大力实施健康素养促进行动,组织开展健康中国行系列健康传播活动。加强网上意识形态和舆情监测,牢牢把握互联网舆论引导主动权,推进卫生健康网络舆情监测应对机制建设。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增强医务人员的事业心、责任感。充分运用卫生健康宣传平台,利用主流媒体全面加强宣传报道,不断加大卫生健康事业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力度,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舆论环境。

    本规划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相关文档: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